塞上春来早,正是力耕时。
3月25日上午,我校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奠基仪式在和林格尔举行,此项活动也是2022年呼和浩特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基地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校“十四五”期间在关键核心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开工仪式上,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副校长高光来,市政府党组成员、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建国,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艳国,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杨乌日吐,我校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福祯等领导和建设单位负责人共同为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培土奠基。
奠基仪式现场
市政府党组成员、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项目,是推进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畜牧业优质种源“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努力建成世界草原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创新高地。朱建国表示,项目是和林格尔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新区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切工作围绕项目,一切要素保障项目,一切力量推动项目,一切举措服务项目,以高质量的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项目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20年8月获批准立项建设,基地位于和林格尔新区,占地面积899亩。2021年完成了项目总体设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投资0.96亿元,包括牛羊标准化养殖设施、表型综合实验场,以及0.5万平米遗传繁育研究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2022年9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二期建设工程已于2021年11月取得自治区发改委的批复立项,投入资金1.92亿元,建设2.2万平米的研究设施。到2023年,基地将成为包括科研和表型实验室2.9万平米,牛羊饲养设施超过4.3万平米的,国内唯一的草原家畜大动物实验设施。
双肌牛
阿尔巴斯绒山羊
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是我校“十四五”期间创新驱动,提升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平台。基地以提高我区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与良种繁育能力,推动自治区家畜种业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设国内最完善的草原家畜种质资源库,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蒙系家畜抗旱、抗病等优势性状的遗传机制并实现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牛羊创新制种技术研发,通过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创制中系西门塔尔牛制种与供种产业体系,以分子标记联合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肉用蒙古牛新品系(种)。
李光鹏教授团队成员正在做科研实验
近年来,学校聚焦国家种业安全重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我国畜牧业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的“卡脖子”问题。2021年学校围绕肉牛品种选育、绒山羊肉羊种质创新保护等“种源”创新关键核心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新牵头立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攻关、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务,新增种业科技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在家畜营养对生殖调控的影响、家畜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解析了家畜营养吸收与生殖调控之间的关系,成功诱导获得了遗传特性稳定的牛多能性拓展的新型干细胞,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PNAS、Gut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培育的3个双肌黄牛新品系被农业农村部专家评价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成果“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为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
李光鹏教授团队部分成员
经过“十四五”建设周期,我校将力争把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成为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未来将把基地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呼和浩特市成为世界草原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创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自治区实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面向“十四五”,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主动服务“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和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在着力打造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生物医学创新中心等三大科技创新高地,汇聚战略科学家领衔的高水平创新团队,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种业振兴、“科技兴蒙”等重大发展战略和行动,不断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级。
(文字:李为民 吴栓虎 编辑:李文娟 来源:奥都资产经营公司 科学技术处 )